英語學習策略(下)

英語學習策略(上)中,我分享了英語學習五大策略的前三項,也是語言學習的心態基礎。接下來,我將繼續分享最後兩項策略,也就是如何評估適合自己的教材,以及規畫學習步驟的原則。

四、有效的語言輸入

有些人學英語已經具備英語學習策略(上)所討論到的所有特質,但學習依舊沒有效率,這時就該檢視學習的內容及方式。我們常常聽別人說「多聽、多看就會了。」這沒有錯,但有前提。這些聽的、看的內容,對我們而言必須是有意義的。如果我們強迫自己聽一段完全聽不懂的文字,也沒有任何其他方式(如:手勢、圖片)幫我們了解意思,那麼那段語言對我們來說只不過是聲音而已,就算聽了無數次,我們可能還是完全聽不懂,這樣的學習,是很沒有效率的。

如何有效地輸入語言?

Comprehensible Input

Comprehensible Input 是語言學家 Stephen Krashen 提出的概念。這個名詞,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理解的語言輸入。這不代表學習者知道每一個聽見或看見的字的確切意思,而是在這些字之外,有圖片、手勢等的輔助,讓學習者即使不知道每一個字的意思,卻能理解意思。想一想,剛出生的嬰兒,都是一張白紙。他們在什麼語言都不會的狀況下,就是透過不停將聽見的語音,和現實環境的線索連結,從具體到抽象,把母語學起來的。而 Comprehensible Input 就在幫助我們進行類似的學習過程。你可以到自學英語資源的初級/中級適用資源,找到運用Comprehensible Input教學的免費線上資源連結。

題材

除了理解文字所傳遞的意義之外,另一個提升學習效率的關鍵在於「題材」。有趣的題材不僅使我們更專注,也更容易激發我們的情感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討論到孩童學母語的目的。其中有提到情感能加強語言在我們大腦中的連結。因此,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題材閱讀、聆聽,絕對能加快語言的進步。

五、先輸入,再輸出

介紹完語言的輸入後,我想談談語言的輸出。語言的基本能力包含聽、說、讀、寫。其中,「聽」跟「讀」為輸入,「說」跟「寫」為輸出。雖然四項能力都很重要,但沒有充足的輸入,就很難有好的輸出。因此,不需要在初學語言時,就急著開口,甚至為自己遲遲無法說或寫而焦慮。如果這個階段就練口說,但發音及用法卻都不正確,養成錯誤習慣後將來導正會更加困難。

如果我們沒有透過聽和讀將語言吸收到大腦中,那我們大腦中就沒有東西讓我們輸出。當然,如果初學者只是嘗試模仿聽見的語音,那是好的;但句型、單字的使用,往往要在充分的聽和讀之後,才能自然而正確的建構起來。因此,初學英語或任何語言,一開始大量的聽, 是最容易上手、也相當適合的。對語言有一定的熟悉之後,再逐漸加入閱讀,最後再練習「輸出」。

結語

閱讀完英語學習策略後,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學習,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改變。有時候我們不是對學習沒有興趣或努力不足,而是缺少讓自己的投入效率提升的方式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!